PM2.5對人體的危害,pm2.5傳感器可以監測
文章出處:網絡轉載責任編輯:空空發表時間:2018-11-12 13:36
一、什么是PM2.5?
2013年2月,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將PM2.5的中文名稱命名為細顆粒物。細顆粒物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有機碳(OC)、元素碳(EC)、硝酸鹽、硫酸鹽、銨鹽、鈉鹽(Na+)等。PM2.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.5 微米的顆粒物。它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,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,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。雖然PM2.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,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。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,PM2.5粒徑小,面積大,活性強,易附帶有毒、有害物質(例如,重金屬、微生物等),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、輸送距離遠,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。
二、PM2.5對人體危害
1、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癥: 人就像一部精密的儀器,每一個結構都是適應環境的結果。我們的呼吸系統,天然地有著阻擋污染物的能力,那些較大的污染物,在經過鼻腔、咽喉時就已經被阻擋,即便是能夠進入氣管、支氣管的臟東西,也可以隨著氣管內纖毛的運動,被運送出呼吸道。不過,人體也處處存在漏洞,對于微小的顆粒物,呼吸系統的屏障就無能為力。
2、致病病毒搭“順風車”入體內致癌 除了自己“干壞事”,細顆粒物(PM2.5)還像一輛輛可以自由進入呼吸系統的小車,其他致病的物質如細菌、病毒,搭著“順風車”,來到呼吸系統的深處,造成感染。
3、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缺陷 來自波希米亞北部的一項調查,對接觸高濃度PM2.5的孕婦進行了研究,發現高濃度的PM2.5污染可能會影響胚胎的發育。更多的研究發現,大氣顆粒物質的濃度與圍產兒、新生兒死亡率的上升,低出生體重、宮內發育遲緩(IURG),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關性。
4、PM2.5(細顆粒物)可通過氣血交換進入血管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潘教授發表論文稱,2004年至2006年間,當北京大學校園觀測點的PM2.5日均濃度增加時,在約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,心血管病急診患者數量也有所增加。“我們利用時間系列分析研究,對搜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,PM2.5每立方米濃度增加10微克,醫院高血壓類的急診病人就會增加8%,心血管疾病也會增多。”
隨著霧霾成為熱點詞匯,空氣質量的監測數據,比如PM2.5、PM10、臭氧、二氧化硫等,成為衡量大氣污染狀況的重要指標。在霧霾多發的城市里,很多居民養成了新的生活習慣:每天關注PM2.5濃度有沒有超標,或者空氣質量,以此決定自己出門要不要戴上口罩、能不能帶寶寶外出、是否取消原定的戶外跑……,一臺精準的PM2.5檢測儀為你提供帶來實時PM2.5濃度值,一臺好的PM2.5監測設備需要一個精準的PM2.5傳感器。
本文來自網絡經YOTENG空氣監測設備網改編